在馬不停蹄又慘不忍睹的這一週我有了這種很深刻的體悟...
以前都只覺得歌曲寫出來,把音符用MIDI彈出來然後往左往右一下注意不要有破音就好了;到去年開始很注意草稿,不再只是憑直覺彈個一百遍,會注意和聲的編排,還有和弦的使用;再接著,開始注意音色差別,然後怎樣透過堆疊排列表現他們的優勢;到近期開始注意效果器的運用,compressor、EQ、reverb這些東西...
雖然早就知道後製工具的存在,但始終和他們有一段距離
直到這個學期開始,越來越覺得後製也是我創意的一部分
把音色那些都修完了之後其實才只完成一半而已!!!
還要花很多時間來回比較效果器的參數
雖然都只是很細微的變化,可是整體結合後,差別非常大
點下去聽聽看近期最滿意作品
這是第一個要提前規劃時間的理由
第二則是,經過這兩、三年下來,我確定是一個寫曲很需要時間的人
已經有不少例子是如果我硬要趕,是趕得出來,但結果都讓人啼笑皆非
特別是這樣的作品沒有再回頭看他一眼的時間
心情都還是很煩躁的時候,必定會有很多小細節沒有想到或注意到
當然也會有那種做到最後關頭突然感覺就對了的例子
但那通常都是已經寫了三種版本以上才會發生的事情
當然如果忙到發瘋的時候時間當然越來越少
不過這都不是作品不好的藉口
就像如果沒時間研究合成器或效果器,那就找個懂的人幫你做
總不可能你做不好在跟別人說你沒時間,那就不要做啊
況且沒時間真是他X的爛藉口,只是你不想做而已
有其他更想做的事情才會導致你沒時間做這件事
不過若是都在浪費時間右是另外一回事
James Newton Howard 有個很棒的稱號:電影配樂公務員
每天工作就像公務員上下班打卡似的規律,下班後就陪家人
還是寫出了一堆很優秀的作品
在這人面前你再說沒時間不就證明自己真的是廢渣嗎?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